榕江縣清淤現場。韋俊文 攝
貴州省榕江縣經受兩次洪水侵襲,電力、供水和排污系統、通信、路燈等設施幾乎全部損壞,城市千瘡百孔,房屋受損約5000戶,14.5萬多人受災,財產損失超過60億元。
3日,榕江全城人民歡送各地前來支援的救災隊伍離開榕江。歷經風雨的“村超”球場上出現了一道動人的彩虹。榕江小城挺過來了。
受災以后,馳援的力量來自四面八方。
榕江縣組織1.37萬余名黨員干部就地轉化為500余支黨員突擊隊,173支駐村工作隊就地轉化為防汛救災搶險隊、災后重建隊。
一支支“國家隊”火速集結,大型排澇車轟鳴不息,通信保障車穿梭如織,只為以最快速度重燃萬家燈火,重啟通信網絡。
兄弟縣市,黔東南州內的凱里、麻江、雷山、臺江、天柱、三穗、從江等地,也紛紛伸出援手,組織搶險隊伍、運送救災物資。
有太多的救災場景令人動容。
半夜12點的榕江縣忠誠鎮上,“大食堂”燈火通明,為了不讓救援人員餓肚子,村民們通宵達旦準備早餐。
全國道德模范阿里木江·哈力克從新疆出發,跨越4000公里來到榕江,并在當地買了10頭本地黃牛,連夜宰殺,將新鮮的牛肉送到了榕江災區一線,在忠誠鎮“大食堂”切肉幫廚。
水尾鄉水盆村全村老少捐出自種的南瓜、辣椒、韭菜、豇豆、黃瓜等新鮮蔬菜以及大米。村民還湊了2000多元,買了一頭150斤的黑毛豬連夜宰殺,送到全縣志愿者后勤基地,保障前線伙食供應。
栽麻鎮大利村黨支部書記楊波與民宿老板協商,將寨內民宿500個床位全部免費開放給救援隊伍。
忠誠鎮黨委書記楊勝濤帶領60多人冒雨摘辣椒,確保每日出餐1.2萬余份,全力做好全縣的后勤保障。
災后重建的加時賽,每個人都是榕江的“守門員”。劉楊 黃透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