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“空心村”基層黨組織建設弱化、農村集體經濟薄弱、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難題,近些年來,廣東省梅州市堅持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圍繞“四個不空”積極探索對策措施,著力推動“空心村”由空轉實。
圍繞組織“不空”,推進“空心村”與周邊村抱團聯建共建優勢互補,依托民情聯絡微信群,開展“家鄉振興我出力”活動,加強政策宣傳、鄉情通報,引導黨員群眾參與村級公益事業、建言獻策等。選派掛村工作組“一村一策”列出黨建工作責任清單,建立掛村干部領辦“空心村”重點事項機制,推動中心工作統一布置、重點任務統一協調、重點事項統一決策。
圍繞服務“不空”,建立鎮村干部包片聯戶制度,梳理群眾需求清單,提供精準服務。組建以黨員為主的志愿服務隊,組織開展互幫互助活動,聯系留守困難群眾、排憂解難。鎮黨委統籌加強服務資源供需對接,每月選定服務事項對“空心村”巡回服務,提供常態化、便利化服務。
圍繞人心“不空”,建立外出黨員流向信息臺賬,動態掌握流動黨員分布地點、從業情況,定期開展網絡微課堂等活動。舉辦外出黨員返鄉交流懇談會,組織其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。引導在外人員帶動資金、項目、產業等資源,反哺家鄉,表現優秀的及時發展為黨員。村黨組織組織策劃“村晚”、返鄉青年體育賽事等活動,以文化活動聚人心、暖民心。
圍繞產業“不空”,選聘“產業村長”,引進第三方社會資本,發展綠色、特色農產品種養,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。縣鎮組織實施全縣區域性的項目聯建,促進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增長。盤活閑置土地等資源,推進農業規?;a和集約化經營。突出抱團聯營,實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、成立強村公司,通過跨村聯建、村企合作等模式,規模經營、統一生產,構建“村村聯動、產業互促”發展格局,形成“以業聚人、以人興村”良性循環。(通訊員 梅組軒)